重庆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******
每年投入不低于4000万元
重庆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
科技日报讯(记者雍黎)2022年12月31日,重庆市教委与重庆市科技局在西部(重庆)科学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同时,双方签订共同出资设立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(以下简称联合基金)协议,每年共同投入不低于4000万元,支持高校基础研究。
“此次与重庆市教委成立联合基金,可以说是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省级联合基金。”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据了解,重庆市在2021年9月修订出台了《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》,明确提出设立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;去年6月《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管理办法(试行)》正式印发,进一步明确了该类项目的组织管理方式。
据介绍,重庆市教委与重庆市科技局设立联合基金,将聚焦前沿、交叉、新兴领域,突出原始创新,鼓励自由探索,聚焦智能科技、生命科技、低碳科技等重点领域,重点支持优秀人才团队和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国家应用数学中心、重庆实验室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、教育部科研创新平台、重庆市高校高水平实验室等创新平台,实现前瞻性、引领性、原创性重大成果突破,推动重庆市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,更好地支撑引领科技创新和服务重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根据协议,2023年至2025年,双方每年分别安排经费不低于2000万元投入联合基金,每年合计不低于4000万元。该负责人介绍,联合基金项目面向全市高校公开申报、公平竞争,以重点项目形式予以资助,每个项目资助强度为50万—100万元。项目资助资金一次性拨付至项目依托单位后,实行“包干制+负面清单”管理,并统一纳入绩效监督管理。
据悉,此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还将在强化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建设、开展前沿科技和重大科研联合攻关、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、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多个领域全面深化战略合作。
国家卫健委:“白肺”与原始毒株、疫苗接种无关******
12月27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。针对网络上关于“白肺”的信息,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回应,现在出现的所谓“白肺”与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,并且当前的流行优势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毒株。
什么叫“白肺”?焦雅辉解释,“白肺”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描述。肺部是由肺泡组成的,肺泡里面充满空气,进行CT或者X线检查的时候,射线穿过肺泡,影像表现为黑色区域;但是当肺泡里出现炎症或感染、有渗出液和炎性细胞的时候,肺泡就会被这些渗出液和炎性细胞所填充,射线就穿不透,从而在影像学上出现白色区域。这个白色区域反映出来的是渗出物的影像学表现,并不是说肺脏组织实体变成了白色。随着渗出液的吸收、炎症的消退,“白肺”的表现会逐渐消退,肺部的影像学表现也会逐步恢复为黑色区域。
焦雅辉强调,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叫“白肺”,“白肺”是比较严重的肺炎表现。一般来讲,肺部的炎症比较重、渗出得比较多,也就是白色影像区域面积达到了70%-80%的时候,在临床上大家就将其口语化地称为“白肺”。这个阶段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。这样的患者占比非常低,多见于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现。现在网络上所说的“白肺”有的不是真正的“白肺”,有的并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,却把它误称为“白肺”。
焦雅辉介绍,不仅仅是新冠病毒,多个病原体都可以引发肺部炎症。例如,呼吸道合胞病毒、流感病毒,包括一些细菌,如军团菌都可以引发肺部的炎症,严重的时候都可以出现炎症表现。对此,我国有成熟的专家共识和治疗方案,主要是俯卧位通气以及给氧治疗,包括无创呼吸机、有创呼吸机,还有ECMO。加强原发病的病因治疗,白肺患者中有相当部分可以好转。
“借此机会呼吁,我们一定要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监测,做到关口前移。老年人发生感染,尤其是出现呼吸困难等转重的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诊。我们也要求,对于老年重症患者,不需要经过分级诊疗逐级转诊,要直接转诊到三级医院进行就诊救治。”焦雅辉说。(光明网编辑郝梦晗整理,资料来源:国家卫生健康委“健康中国”公众号)